共享:听课的技能

2007-01-17 13:53 阅读(?)评论(0)

听课的技能

一、听课评课的功能
(一)听课评课具有教学管理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他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意义,开会等等的事,都会一钱不值。”听课评课应该是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以及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常规性工作。
[案例]
有一位刚从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工作热情很高踏实肯干,但一上课,学生要么乱说乱动,要么昏昏欲睡。原因何在?某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听了他一周的课,发现症结就是教师只顾照本宣科按照事前准备的教案机械地讲,而没有考虑如何面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研组长便与他一起研究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共同探索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经过一个阶段的“现场指导”,不仅使这位年轻教师基本掌握了‘教艺’,而且经过本人的不断努力,他的课也越上越好。
从案例可以看出,只有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走人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挥,给以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实践证明,领导坚持听课评课能获得三种权力。一是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二是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三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这对加强学校常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听课评课有教研科研功能
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教师之间开展听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事实上,比较有层次的听课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前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案例]
有位校长说:“我曾发现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上课很有特色,便跟踪听课,帮她分析怎样把学生的眼、口、手、脑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鼓励学生争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又共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把她这些零散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再通过压-复实验来完善,最后归结为“看、读、划、说、摆、想”六动教学法。这样就帮助这位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听课评课有激励发展功能
听课评课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所谓激励,就是激励者利用客观因素,激发被激励者的内部产生某种需要。听课评课中的激励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胜任激励。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教学能力稍差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他们勤奋努力上合格课,胜任教学。
其次,是目标激励。这是学校领导给老师提出三五年内达到县、市、省级优秀课例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教师努力向上的心理需求。
再次,是榜样激励。这是领导在听课评课中通过教学典型,树立榜样,激励教师向上。
第四是特点激励。这是在听课评课中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特点,突出教学风格,激励教师当名师,当专家。
(四)、听课评课有教学诊断功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科根和戈德哈默首先提出“临床指导”技术。他们指出学校领导抓教师的教学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如临床指导、教师互相看课、组织教师讨论教育问题,鼓励教师学习专业书刊、函授进修、组织教学研究小组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指导。所谓临床指导是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毛病,评估老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这里谈的“床”是教室,“临床”是指深入到教室中去。“临床指导”的操作技术包括观察前活动,课堂观察、观察后材料分析与交谈等三个阶段。“临床指导”是对教师的一种形成性评价。
听课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有的老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为了查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这位老师的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指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五)、听课评课有沟通协调功能
学会沟通和交往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为沟通和协调是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听课活动是人际间的群体活动。它具有协调角色、沟通意见、融洽感情的功能。对教师而言,可借以挖掘潜力,激励进取,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气,对学生来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稳定教学秩序。同时,也具有协调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作用。
(六)、听课评课有评估考核功能
怎样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怎样评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除了要看考试成绩外,听老师的课是一个重要依据。当前在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级,聘用等考核工作中,除了看一些材料,找老师座谈外,一个重要方法是要听老师的课。所以,听课评课又有重要的考核评估功能。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听课评课具有多功能性。它集管理、指导、交流、激励、协调、沟通为一体,是最直接、最具体,因而也是最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听课
1、听课概念及意义
听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听课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需要以原有教育思想和类型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和谈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为保证。听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听课对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现实的意义。听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培训和学习,而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课。通过听课,可以发现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把它们作为教师培训的优质资源,以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听课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听课活动,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听课。教师通过听课,不但可以学习到其他教师优良的教学经验,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且可以吸取他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引以为戒。而且,还可以对照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为自己理性
的认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3)有利于促进良好教研风气的形成和教改的深入
“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发展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被认为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的根本因素。不同的学校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即使在同一学校,教师的能力、风格、专长、实践经验等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管理及研究人员与学校及教师之间、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通过听课,不仅可以了解自己或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可以融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信任,有助于集体合作和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掌握和了解教师实际状况
现阶段,为了确保新课程改革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就必须了解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以及教师是否习惯和喜欢这种新方案。由于课堂是教育政策、教学要求等最终落实的地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各方面要求的最终、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听课就可以了解到一些实际问题,供教育决策部门和教学指导部门参考。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执行得如何,教育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执行得如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等是否贯彻落实,通过听课,有关部门都可以得到基本的了解,从而把握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2、听课对象及时机的选择
(1)听课的对象
①听同学科同年段教师的课
对于新教师而言,听课当然首选同头课教师,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借鉴。但应注
意,无论讲课人课堂设计得如何完美,课讲得如何好,你都不能照搬,都不能拿来就用,
否则就可能湮灭自我、“邯郸学步”。科学的方法是听课前自己先备课,备好课再听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听课过程中就能对同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比较。通过听课,
把他人的优秀之处吸纳到自己的教案中,使自己的备课更充分、更完善。取他人之长
处,启自我之智慧,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比巨人的视野更开阔。
②听相近学科教师的课
中学设置的课程,要求学生各科打下一定基础,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各科综合,融会贯通,且达到初步联系实际和应用,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把握这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因此,各学科知识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只不过密切程度不同罢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知识上是一个“杂家”,不但通数学,而且懂理、化。这不仅是当前高考设置的“理综”、“文综”科目的要求,也体现着教师职业素养的水平。为此,青年教师在听同头课的同时,务必要安排出时间,听一听相近学科教师的课,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横纵结合,丰富而完整,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③听不同科系教师的课
许多优秀的理科教师,往往同时具有丰富的文科知识,能写出优美的诗文或能歌善舞。不同科系的知识、逻辑,可以教会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完善人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文、理科的教师应该互相听一听彼此的课,所有的教师都要听一听外语课。
(2)听课时机的选择
①避开同事教师的不良情绪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情绪过程往往是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处于不同心境、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人,对同一件事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听课要选择教师情绪良好,又有希望别人去听课的愿望时,尽量避开教师处于不良情绪的时候去听课。
②避开教师最忙乱的时候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也会时常遇到忙乱的时候,如果教师此时去听课,定然增加他人的心理负担,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错觉和误解,形成逆反心理。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尽可能不在教师最忙乱时去听课。稍待工作平稳后再去听课。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③避开教师的对立情绪
由于某种的原因,有时和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乃至对立情绪。如与同事教师发生争吵后的第二天就去听他的课,教师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误认为是找毛病、报复、整人等等。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他不能和领导很好地配合,甚至断然拒绝讲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不能再继续去听课,而要先想办法消除矛盾和隔阂,疏通感情。待教师与教师间矛盾消除,心理相容,再去听课。
教师听课要立足专业成长,应从自身工作特点上选择听课时机。听课时机的安排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自己每一学期要听多少节课,都听什么课,怎样安排,个人大致有谱,必要时向老教师。这样的听课选择是主动的。有计划适时听课,也会使自己工作安排有条理,忙而不乱。
3、听课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听课,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惜,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听课当成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来完成,以至于出现在听课时马虎应付者有之,做其他事情者有之,只当“记录员”者亦有之。可想而知,以这样的心态去听课,完全失去了听课的意义,达不到听课的效果和目的。听一节好课如同读一本好书,“开卷有益”同样适合于听课。
(2)听课缺乏计划
有些学校的教师听课没有计划,随心所欲,有时候心情高兴或有时间就去听,不高兴或时间紧时就不去听。这样的听课方式只能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量,而无法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听课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统一要求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安排好听课计划。如听哪些老师的课、安排什么时候去听、听课目的等等都要作周密安排,甚至有可能的话排进课表中去。
(3)没有调整好听课心态
新课程要求教师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而有些教师在听课时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教师授课时的小小缺憾。经常在听课后把授课教师贬低得一文不值,体无完肤。听课前一定要树立学习经验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来就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4)听课前不做任何听课准备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前做好学识准备心理准备、情况准备和物质准备。而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只要带着耳朵进教室就行了,事先不做任何必要的听课准备。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糊里糊涂地听,不理解授课老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不熟悉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5)听课只关注授课教师的教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要求我们的听课也必须在关注教师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活动,在关注教法的同时关注学法。而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关注的只是教师怎么讲,在课后评论的也是强调教师怎么讲、怎样上,很少有人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6)听课不能做到跨学科听课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为全面的知识。跨学科听课,无疑是重温或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听课,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的拓展,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方法。而有些教师认为听课就是听与自己同学科的课,而从不跨学科听课。跨学科听课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7)听课后不注意交流、反思与评课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听课后能做到和上课的老师充分地交流,以学习者的身份对这一节课进行真实的评价,并能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得到启发。然而,有些教师听完课后一听了之,不对课堂实况进行回顾反思,不会带着听课过程中的疑问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不去进一步了解授课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其实,通过交流可以更清晰地分析课堂中的成功与失败,更好地借鉴教师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教师评课时要么一味地说好话,要么一味地挖苦讽刺,不能按照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
(8)听课忽略细节要求
有些教师自己上课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但听课时忽略一些细节。比如听课迟到;听课时进进出出,严重影响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学习,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注意场合,随便和他人闲谈乱扯。而恰恰是这些忽略了的“细节”,使教师形象大打折扣,削弱了自身的魅力。
4、怎样听课才有效
(1)明确听课目的
听课目的也就是听课的动机。听课者盲目地去听课,和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有计划地去听课,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课,不是简单的拿着听课本,带着耳朵进教室,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听课。要想真正发挥听课的实效,让听课的教师通过听课有所顿悟,带着思考离开教室,带着反思回味,那么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都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2)作好听课准备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②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③)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④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
⑤听课前切实进入三个“角色”。
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作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实录,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评点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就是把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他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如何提高听课记录的效果呢?通常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①记录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即情境创设一新课的导人一新知的探究一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②记录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③记录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学会调查、探究等。
④记录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⑤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
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抓好听课反思
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应着重围绕以下环节进行:
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反思;
从师生关系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协调方面反思;
从教材的示范作用是否得到发挥方面反思;
从时间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反思;
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方面反思;
从反馈矫正的及时有效方面反思;
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方面反思;
从教学效果是否到位达标方面反思;
从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反思;
另外,要提高听课后的反思的实效,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①:
①听课后要尽可能及时地同被听者进行交流
听课后,听课教师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要尽可能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最好先听授课教师讲自己的授课体会,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存疑问题。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这种交流虽然也需要指出成功和不足或需改进的地方,但交换意见时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要尽可能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②虚心学习他人课中的闪光之点
每次听过课后,总有人会说,这节课哪儿不怎么样,哪儿还没有谁讲得好,如果我们听课时,只抱着这样一种挑刺的态度去听课,那就很难让我们有所长进了。可以说,每一节公开课,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③正确对待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
无瑕之玉总是少见,实践中的每一节课绝非尽善尽美。针对他人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是发出他这一点还不如我的感慨,还是做出这一点究竟该怎样处理才会完美的反思呢?答案不言而喻。要想使我们自己在听课中真正得到提高,就不要去无视、轻视、蔑视甚至是嘲笑人家课堂上的疏漏之处,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思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以后在实践中针对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去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前人失败的肩膀上去获取成功。
④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